市場有望迎來修復窗口
經濟和政策預期上的波動,是影響今年A股市場走勢的核心矛盾。一季度尤其1月份,市場普遍看好國內經濟復蘇,疊加外資大幅流入,帶動指數顯著修復。但2月份開始,高頻數據修復分化,市場對經濟復蘇強度的預期出現(xiàn)分歧,美聯(lián)儲加息預期升溫、海外硅谷銀行破產等外部風險擾動,行情逐步陷入震蕩波動。
(資料圖片)
二季度以來,預期和庫存波動進一步放大了市場需求不足的擔憂,5月份以來市場擔憂情緒進一步擴大,市場出現(xiàn)較為顯著回調。
往后看,階段性市場有望迎來年內難得的修復窗口,將呈現(xiàn)出類似去年底修復行情的“弱化版”。從各項具體指標看,6月以來各項政策寬松措施已在逐步落地,后續(xù)市場也一直會有政策上的期待,整體市場情緒或逐步恢復。同時,市場對于海外市場波動等外部風險已在脫敏鈍化。
從中期投資維度看,年內來自經濟和政策的貝塔整體仍有限,疊加市場資金大概率仍是存量博弈格局,市場或繼續(xù)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導。
首先,至少在今年年底前,海外貨幣環(huán)境仍難以系統(tǒng)性轉松。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的超預期風險可能來自于美國通脹未如期下行,9月議息會議將是重要觀察點。與此同時,海外經濟放緩的風險尚未完全出清,后續(xù)隨著財政刺激效應退坡、高利率抑制效應顯現(xiàn),海外企業(yè)部門盈利或將逐漸受到侵蝕,美股整體基本面繼續(xù)下行。
其次,從國內經濟內生動能衡量。參考庫存周期規(guī)律,價格是庫存周期的領先指標,PPI增速見底到庫存增速見底約6個月。根據測算,本輪PPI同比增速可能于7月見底,這意味著本輪庫存增速見底可能需要等到2024年初。
在此背景下,逆周期政策出臺概率上升??紤]到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以地產長周期等結構性問題為主,意味著政策將仍以整體寬松和結構性呵護為主,大開大合的刺激并無必要。
綜合來看,下半年存量博弈的格局仍較難被打破,A股市場繼續(xù)處于各行業(yè)、風格交替輪動狀態(tài)。下半年結構行情中,順應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,尋找新需求,聚焦新科技和“補短板”領域機會仍將是市場邏輯最順方向:
方向一:“數字經濟”行情將持續(xù)演繹。全球新一輪科技創(chuàng)新周期下,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創(chuàng)新和結構性政策利多持續(xù)推進,以AIGC、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有望成為需求端的新動能。
方向二:科技創(chuàng)新周期、國產替代周期、行業(yè)庫存周期疊加的“數字經濟”行情將后續(xù)進一步擴散到先進制造業(yè),關注半導體、算力、軍工、智能汽車、機器人等領域的機會。
方向三:全球供應鏈體系重構,中國加快補短板帶來國產替代機會。
(文章來源:金融投資報)
關鍵詞: